
“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脚残疾,带养了1个15岁的女儿,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彭健初一边补鞋子,一边唠起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的“好处”:“过去住在对面3里远的山坳上,爷爷手里建的2间土砖房倒了多年了,2019年6月28日,我们搬进了集中安置点2栋401房50平米的新房子,扶贫市场里,提供免费摊位,修修补补,每天也有几十元的收入,还享受低保,党和政府太好了。”
“像彭健初这么摆摊做生意的,扶贫市场共安置了5位搬迁困难户,免除租金。”洪山殿镇易扶办主任匡有元介绍:“扶贫市场位于双峰县洪山殿镇太平社区易扶集中安置点,坐落于太平寺商业圈,国道、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环境优雅,占地面积8527.6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2018年4月动工,2019年6月入住,安置39户136人。”
“集中安置点涉及全镇17个村,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同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项目,一层建立太平寺农贸市场,6个商铺、63个固定摊位出租;二楼整体出租,改建餐饮茶楼。”分管易扶工作的负责人熊立军说:“一、二层每年的租金收益,全部用于搬迁群众分红和安置点维护管理;为搬迁对象提供5个免费摊位,聘请3名搬迁劳动力担任保洁员和保安员,负责安置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其中22户55人实行民政兜底和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来到二楼的“金香阁”茶楼,老板王仲圃忙得团团转,招呼客人,安排饭菜。三五成群的客人们喝着茶水,品尝瓜果,谈笑风生。“我是走马街镇人,原本经营一家木工厂,主要生产办公家具。”55岁的老板王仲圃解释:“现在家具生意不好做,太平寺地理位置优越,流动人口多,看到了商机,便与镇里签订了10年的承包合同,投资200多万元,把安置点1710多平方的2层建成“金香阁”茶楼,12名服务员中有5人为搬迁对象,每人月均工资2000余元,目前茶楼生意红火,看来这步棋下对了。”
“王老板人脉资源好,服务态度好,诚信经营,生意自然火爆,我也跟着沾光了。”在茶楼做事的王正宪说:“我是2019年从太平寺村搬迁进安置区2栋5单元301房的,81岁的老母、34岁的妻子和我都是病秧子,还有个单身的弟弟,两个未成年的小孩,全家6口,艰难度日。安置点农贸市场建成后,镇易扶办安排我当保安,每年近万元的收入。2020年12月茶楼开业后,王老板又请我干些打杂的轻松活,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扶贫基地“贤才果蔬专业合作社”,又是另一番景象:大棚里的辣椒、丝瓜、茄子、豆角长势喜人,从娄底、湘乡开着车子来采购果蔬的经销商络绎不绝,场面好不壮观。20多位大妈大嫂们,忙着各自的话计,采摘蔬菜、分类打包、搬运上车,忙而不乱。“2017年,我和其他大嫂一样,成为合作社的工人,为基地干育苗、移栽、施肥、中耕、采摘等农活,每天有80元的收入,家门口做事,无风险,比在外面打工稳当多了。”金桥村44岁的易扶对象王翠红,露出欢乐的笑脸:“在基地干活的30多人中,跟我一样的易地搬迁对象有2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后续帮扶产业。”
据了解,该镇易地搬迁辐射全镇23个村,2个安置点,安置困难群众144户366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是镇党委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洪山殿镇将继续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确保搬迁对象搬的安心、住的舒心、过的开心。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
曾超群赴双峰县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2025年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基层文联骨干专题培训班在双峰举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双峰县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王文红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王文红主持召开2025年双峰县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
“娄超”燃动双峰:以球会友 “足”够精彩
“娄超”双峰“第二现场”:大屏前的观赛热
图集 | “娄超”燃动双峰
下载APP
分享到